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1-04-02
3月31日,在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全國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啟動儀式暨第三十屆系列作物解決方案會議之小麥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寧鳴輝發表了重要講話,內容如下: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施用農藥是防病治蟲、促進糧食和農業穩產高產的重要措施。2020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創歷史新高,達13390億斤,實現17連增,連續6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農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盲目用藥、過量用藥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殘留超標、作物藥害、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不容我們忽視,影響“舌尖上的安全”,引起公眾關注和抵觸心理我們表示理解。
因此,農業農村部自2015年就提出了農藥零增長行動。可以說,經過5年的實施,全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使用量由2015年的29.99萬噸,減少到2019年26.27萬噸。降幅約12%,連續5年保持負增長。農藥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為保障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為“十四五”植保工作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我代表農業農村部對全國植保同仁、農藥企業和農民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提出:“蟲口奪糧”保豐收和農藥減量化有機統一,持續推進農藥減量使用。但無論是農藥零增長,還是農藥使用減量化,都不代表農藥零使用,農藥帶來的問題也不在于農藥本身,而在于農藥的不規范使用。 因此,必須全面加強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培訓工作,讓科學指導和規范化使用得到廣泛的普及,從根本上解決好農藥帶來的負面影響。下面我談三點體會。
一是農藥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投入品。糧食安全是國家重大戰略,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基礎保障。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常年多發重發頻發,嚴重威脅農業生產安全,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農藥依然是我們防控農作物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引導社會公眾科學認識農藥,客觀看待農藥,在確保糧食穩產高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農業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是科學使用是實現農藥減量化使用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藥減量化。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減量化的含義,不能單純的把減量化理解為農藥使用量的減少,而是更多地從“科學化”的角度來闡釋。受各種因素影響,“十四五”期間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呈高發重發頻發的態勢,防控形勢十分嚴峻,農藥的作用依然重要。我國農藥減量化的目標是農藥使用結構持續優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深入民心,全面禁止高毒農藥使用,從而達到穩產保供、減施增效、環境友好的效果。
三是公益培訓是推動農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農藥有效性是有生命周期的,單一、重復、超量使用某種農藥,會極大縮短農藥使用周期,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寂靜的春天》一書描寫的是人類濫用化學農藥導致的極端結果。因此,積極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培訓,讓農民能夠科學選藥、精準施藥、安全用藥,從而保證農藥安全、正確的使用,維護的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維護了農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期待有更多農藥企業參與到科學安全用藥公益培訓中來,與全國植保體系、農藥行業協會進一步精誠合作、共同努力,為農藥的科學安全使用,農業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