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4-03-25
丙硫菌唑結構式
丙硫菌唑原研企業拜耳的化合物專利在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地區均已于2015年已到期,其硫化工藝專利也于2018年屆滿。而除化合物專利外,丙硫菌唑還存在晶型專利:CN1680390A(2022年7月22日到期)、CN1681390B(2023年7月9日到期),另外馬克西姆(現ADAMA)公司擁有晶型專利CN200980122730,2029年方能到期。除此之外,拜耳開發了許多丙硫菌唑復配產品,均獲得了歐盟補充保護證書(SPC),最長的產品保護期可延續至2027年。
丙硫菌唑全球市場增長強勁
丙硫菌唑自上市以來快速發展,市場供需兩旺,成長趨勢良好。2013年以來市場地位不斷提升,當前已經成為殺菌劑市場第二大、谷物用殺菌劑市場第一大品種。Phillips McDougall數據顯示,近年來丙硫菌唑全球市值屢屢突破12億美元,同時自2021年開始,特別是2023年以來丙硫菌唑全球出口量急劇增長達到最大值。
圖1 丙硫菌唑全球銷售額及原藥/制劑出口趨勢
從丙硫菌唑原藥出口趨勢(圖1)可以看出,2021年開始全球丙硫菌唑出口開始上量,尤其2023年丙硫菌唑原藥出口飆增至近七千噸。由2012年-2023年丙硫菌唑原藥進出口趨勢可以看出(圖2),截止2023年,全球丙硫菌唑原藥出口國主要包括德國、中國、比利時、印度、以色列和荷蘭,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原研企業所在的德國都占據著大部分的丙硫菌唑原藥出口;中國在2021年之前相對來講原藥出口并不算多,而從2021年開始,原藥出口開始上量,尤其是2023年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丙硫菌唑原藥出口國。美國市場和拉美市場是丙硫菌唑主要應用市場,下圖(圖2)也可以看出丙硫菌唑原藥進口國也主要是美國以及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值得說明的是,巴西近兩年的丙硫菌唑原藥進口增長很快,超過了美國,這可能源于近兩年跨國企業在巴西積極開拓丙硫菌唑市場。
圖2 2012-2023年丙硫菌唑原藥進出口趨勢
對比丙硫菌唑原藥全球出口與中國出口情況,可以發現二者變化趨勢較為吻合。中國自2012年左右開始承接丙硫菌唑產能,持續出口其原藥產品。2021年開始中國丙硫菌唑原藥出口量大幅增長,預計隨著近兩年中國原藥生產廠家擬建原藥產能的逐步釋放,未來這一增漲趨勢還將更加明顯。
圖3 2012-2023年丙硫菌唑原藥全球、中國出口對比
丙硫菌唑在中國開發如火如荼
隨著丙硫菌唑在中國的化合物專利到期,國內迅速升溫,中國企業紛紛啟動和加大了對丙硫菌唑的登記、生產和推廣。據查中國農藥信息網,截至目前在我國登記有效期內的丙硫菌唑產品39個,其中僅原藥登記就有28個,原藥登記企業包括海利爾、久易股份、南通泰禾、河北興柏、宇龍藥業、順毅股份、廣康生化、利爾化學和新銀邦等等。制劑方面,海利爾、久易股份、南通泰禾和溧陽化工均登記有有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和專供出口的乳油制劑等不同劑型的丙硫菌唑單/混劑產品,目前這些產品主要登記在小麥、花生兩種作物上,用于小麥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以及花生白絹病的防治。
原藥產能迅速擴張,合計申報5.67萬噸
國內丙硫菌唑原藥布局和產業化發展也非常迅速,海利爾、久易股份等一大批企業都有產能投產。其中,海利爾在國內擁有丙硫菌唑原藥及多個單劑及復配制劑登記。2019年首批獲得丙硫菌唑原藥及其制劑登記,已取得多個國家的自主登記和支持登記:獲歐盟等同認定、巴西自主登記等。2020年9月海利爾年產2000噸丙硫菌唑原藥項目投產;2022年12月,3000噸/年丙硫菌唑原藥項目試生產;恒寧二期項目中還規劃有8000噸/年丙硫菌唑產能,遠期年產能將達1.3萬噸。未來隨著產能逐步增加,海外市場份額有望快速拓展。久易股份也是全球丙硫菌唑原藥主要供應商之一,目前產能1000噸,2023年3月公司公告募資9.38億元投入丙硫菌唑原藥合成,項目實施后公司丙硫菌唑原藥產能將達到5000噸。
丙硫菌唑目前在國內依然屬于藍海市場,市場還未完全飽和,近兩年國內眾多企業相繼入局布局原藥產能。隨著產能的逐步增加和釋放,丙硫菌唑原藥價格持續下滑,截至目前對比2017年6月的價格已下滑 76%。在這個產品上,中國企業在贏得了3年盈利窗口期之后,隨著產能大幅擴張,預計未來幾年競爭賽道將會變得非常擁擠而激烈。
圖4 丙硫菌唑原藥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市場調研
丙硫菌唑目前仍處于產能擴張高峰期,近兩年海利爾、久易股份、河北興柏、臨港化工、南通泰禾、潤豐股份和興發集團等企業及其子公司均披露了丙硫菌唑原藥產能建設公告,據AgroPages世界農化網不完全統計合計申報達5.67萬噸(表1)。
表1 中國丙硫菌唑原藥產能建設
(不完全統計)
注:上表中丙硫菌唑產能信息來源于政府網站或公司公告等公開信息,且不等同于實際建設產能,僅供參考
關鍵中間體同步配套產業鏈優勢
近兩年,隨著丙硫菌唑原藥產能持續大量擴張,其合成中間體市場需求也得到進一步釋放。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擁有丙硫菌唑原藥登記,或具備核心創新技術優勢的農藥企業通過對丙硫菌唑上游中間體和原材料生產進行追加投資,推進產品多元化的戰略布局以精益化成本管控、建立成本護城河。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配套擁有丙硫菌唑從電石到γ丁內酯、α-乙酰基-γ-丁內酯等上游原料/中間體,再到原藥及制劑開發全產業鏈布局優勢。
以丙硫菌唑關鍵中間體α-乙?;?γ-丁內酯為例,2023年α-乙酰基-γ-丁內酯擬新增產能達3.5萬噸,投建企業包括陜西金信誼(海利爾控股26%)的1.8萬噸、內蒙古道可化學的1.5萬噸和甘肅新微科精細化工的2000噸。
復配登記成就未來更多可能
近幾年來,拜耳、先正達、巴斯夫和安道麥等跨國公司紛紛參與到丙硫菌唑產品開發中并持續加大開發力度,并陸續推出多款與丙硫菌唑的復配制劑,與之配伍成分的復配成分有很多還是處在專利期的新型農藥成分。跨國公司選擇以丙硫菌唑作為復配成分之一在全球各大市場大舉開發上市新品,也側面證明了該產品在病害控制方面的優異防效,看好其產品的混配兼容性以及良好的市場增長潛力。
截至2024年2月20日,國內丙硫菌唑混劑產品登記僅4個,主要是戊唑醇和多菌靈。但從國內丙硫菌唑組合物相關專利情況來看(表1),國內農藥企業在丙硫菌唑的復配開發上蓄力很足,與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咯菌腈、氟唑菌苯胺、精甲霜靈、百菌清、苯醚甲環唑、氯氟醚菌唑、Florylpicoxamid、枯草芽孢桿菌等數十種農藥成分都有混配研究,后續登記開發空間很大。毫無疑問復配登記也將是未來丙硫菌唑在國內市場的主要開發方向。
表2 國內部分丙硫菌唑組合物研發專利
(不完全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