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12-10
進入新世紀以來,生物農藥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一方面,全民皆知化學農藥用多了有危害,“買菜要帶蟲眼”是家庭主婦的技巧;另一方面,可有效解決此問題的生物農藥應用推廣卻極為困難。
以綠僵菌防治東亞飛蝗來說,在室內條件下,表現最為優異的綠僵菌菌株致死飛蝗也要3天以上的時間,田間防效更是糟糕,每每被人問及此項研究的意義所在,難免支吾。
雖然生物農藥因自身特性,其發展和應用受到很大限制,不過近年來,生物農藥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國人對無公害、有機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井岡霉素、阿維菌素、Bt和昆蟲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都有企業堅持生產研發多年,阿維菌素更是以“優等生”的姿態出現。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技術上并無太大劣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據有關數據顯示,世界生物農藥產能近年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這對中國的生物農藥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生物農藥對中國來說,必定不會是個小產業,而是蓬勃發展的好產業。
各種跡象表明,生物農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有望得以扭轉。
在促進生物農藥大發展上,現階段應在“四個加強”上下功夫:
一是國家應加強對生物農藥發展政策的支持,比如加大對生物農藥優點的宣傳,對生產企業減免稅費等。
二是加強研究開發力度,政府加大投入研究與開發經費,經費要分開層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開發研究,并注重產業開發研究。
三是加強企業與科研單位的聯合,推動資源優勢整合,集成創新,形成既具有開發能力又有規模生產的大型生物農藥企業。
四是加強生物農藥技術推廣,企業和農技推廣部門應共同努力,加大對農民的培訓,使農民能夠熟練掌握生物農藥的使用技術。使用生物農藥政府應給予一定補貼,在無公害農產品、鮮食農產品以及出口農產品等方面大面積使用,政府采取招標方式補貼或免費贈送等。
只要群策群力、抓住機遇正面挑戰,生物農藥“叫好又叫座”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