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6-10
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化工園區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少園區通過了省級政府的認定,為行業企業蓄力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發展空間。這些園區在招商引資時,同樣能按照產業鏈供應鏈的延鏈補鏈強鏈要求,對工藝路線、產品競爭力、安全環保水平、投資強度等提出明確要求。但是令不少園區頭疼的是,園區在接收“高大上”項目入駐的同時,往往還存在為數眾多的“散亂差”存量企業,成為園區整體邁上新階段的掣肘。
分析原因,園區的“散亂差”企業大多屬于歷史遺留問題。無須諱言,此前我國化工行業集聚化發展模式還比較粗放。一些地方政府從拉動經濟的角度出發,“GDP為綱”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企業雖然存在種種問題,但因為上繳利稅可觀,仍然可以在化工園區安家落戶。還有一些企業雖然曾經是盈利大戶、明星企業,但是由于管理機制落后、工藝裝備更新不及時、技術創新能力差等種種原因,逐漸在市場競爭中出于落后了,進而成為“散亂差”企業。
這些“散亂差”企業往往占據著園區的核心位置。有些企業已經處于停產或者半停產狀態,裝置銹跡斑斑、廠房破舊不堪,還背著沉重的債務。要清理這些企業,需要解決債務清理、人員安置、裝置拆舊、固廢處置、土地修復等一連串的問題,園區政府財務負擔很重。有些企業還能維持生產,但是環保、安全隱患多多,跑冒滴漏成為常態。政府要根治這些企業,業主也有抵觸情緒,推進難度很大。
但正因為如此,更要下決心清理整治園區“散亂差”企業,“騰籠換鳥”盤活存量資源。一方面,這些企業往往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和能耗指標,在當前行業推進轉型升級和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緊迫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早盤活存量資源,為園區引來源頭活水,將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傾斜,顯然無法從根本實現化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當前人民群眾對化工行業安全環保和綠色發展的要求十分迫切。這些“散亂差”企業因為安全環保問題,經常成為園區周邊百姓的眾矢之的,嚴重影響行業形象與園區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各路巡視組、督察組到來之際,這些環保安全“定時炸彈”會讓地方政府和園區管理者寢食難安。而且這些企業一旦出現大的事故,園區和其他企業都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園區甚至會遭遇滅頂之災。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
因此說來,對于園區內的“散亂差”企業,政府和園區回避問題、熟視無睹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多措并舉“定點清除”。要通過行政、財政、經濟手段聯動,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地清理整治,特別是處理好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善后事宜。
比如,一些“散亂差”企業職工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而一些新項目缺少有經驗的人員,政府可以牽線搭橋,妥善安置這些職工。再比如,政府可引進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采用PPP等模式,妥善處置好拆舊問題。總之,在“散亂差”企業的清理整治上,態度要更堅決一些,措施要更有效一些,機制要更靈活一些。這樣才能給化工行業、企業和園區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與輿論氛圍,讓園區甩除包袱,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