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1-05-21
微膠囊技術是一種用成膜材料把固體或液體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術,目前已在醫藥、食品、農藥、飼料、涂料、油墨、粘合劑、化妝品等各個行業取得廣泛的應用。化學農藥微膠囊劑是當今農藥劑型開發的主要方向之一,雖然,它在農藥制劑市場中占據的份額還很小,但在農藥新型劑中卻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目前登記數量呈上升趨勢。微生物農藥中微膠囊技術的應用報道較少,鑒于它擁有諸多的優點和功能,已經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社會對安全、環境、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不斷增強,微生物農藥不斷地被開發與應用之際,微膠囊劑將成為微生物農藥制劑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我國微生物農藥的生產現狀
微生物農藥在我國的研究開發一直非常活躍,尤其是以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為主的細菌制劑研究較多。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止2021年3月,Bt制劑的生產產品達243個(包括混配制劑65個),主要用于防治糧、棉、果、蔬和林業等上的20多種害蟲,還可以用于衛生防治室外蚊。除Bt外,開發成功的還有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蠟質芽孢桿菌等。對真菌制劑的研究開發也比較活躍,其中以白僵菌、綠僵菌、木霉菌為主。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止2021年3月,白僵菌的制劑產品總計25個,綠僵菌的制劑產品總計15個,木霉菌的制劑產品總計19個。白僵菌主要用于蔬、糧、林業的甲蟲、粘蟲、蝗蟲、小菜蛾等蟲害的防治,綠僵菌主要用于蔬、糧、林業等20多種害蟲的防治,木霉菌主要用于蔬菜灰霉病等的防治,均具有較理想的效果和應用前景。
我國病毒資源豐富,目前已經正式登記的有效成分有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菜青蟲顆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對病害的防治均已得到良好的實踐驗證,應用前景廣闊。
我國微生物農藥的制劑劑型研究現狀
現今,國內在應用的微生物源農藥中,蘇云金桿菌(Bt)占據主要市場,約占整個微生物源農藥的70%以上。在243種Bt商品中,劑型多樣,有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懸乳劑、顆粒劑、粉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懸浮種衣劑等,其中可濕性粉劑、懸浮劑登記產品數量占比較大。
枯草芽孢桿菌已登記的86個產品中,劑型有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乳劑、顆粒劑、水劑、可分散油懸浮、微囊粒劑、懸浮種衣劑等,其中可濕性粉劑登記數量最多。
國內對其他如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源農藥劑型的研究除了對真菌殺蟲劑白僵菌劑型的研究相對多些,對綠僵菌在生產上的研究報道很少。
總之,眾多微生物農藥中,制劑劑型開發以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最多,比較傳統,對微生物微膠囊制劑的開發及應用的報道較少,需進一步研究。
我國微生物農藥微膠囊制劑登記情況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止2021年3月,僅有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獲得了1億CFU/克枯草芽孢桿菌微囊粒劑(PD20151514)的正式登記,毒性為微毒,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見表1。
表1 1億CFU/克枯草芽孢桿菌微囊粒劑使用介紹
作物/場所 |
防治對象 |
用藥量(制劑量/畝) |
施用方式 |
白術 |
根腐病 |
500~1,000倍 |
灌根 |
草莓 |
白粉病 |
90~150克/畝 |
噴霧 |
番茄 |
立枯病 |
100~167克/畝 |
噴霧 |
柑橘樹 |
潰瘍病 |
300~700倍液 |
噴霧 |
黃瓜 |
細菌性角斑病 |
50~150克/畝 |
噴霧 |
小麥 |
赤霉病 |
90~150克/畝 |
噴霧 |
煙草 |
黑脛病 |
400~600克/畝 |
噴淋莖基部 |
微生物微膠囊制劑應用前景
農藥緩釋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技術,是指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使藥物相對于傳統劑型而言,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然釋放量,從載體中能夠緩慢地釋放,從而長期、穩定地發揮藥效,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農藥緩釋技術可有效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是安全、高效、經濟使用農藥的理想劑型。當前農藥登記趨于高效、低毒、低殘留、安全、環保,微生物農藥登記越來受農藥企業的青睞,農業農村部對微生物農藥登記也已開啟綠色通道,微生物農藥微膠囊劑型未來必將在農藥市場占領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