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農民日報 日期:2021-04-19
近年來,對化肥農藥的認識,有的人認為兩者百害無一利,徹底將其妖魔化;有的人認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就該放棄使用農藥化肥。與此同時,個別媒體也推波助瀾,致使人們“談肥色變”“談藥色變”,一些地方也相繼出臺了農藥化肥禁限用,甚至零使用的政策,引發社會熱議。
如同一枚硬幣,一面是有關化肥農藥此起彼伏的嘈雜聲音,另一面是農業農村部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取得的成績:截至2020年底,我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三大糧食作物利用率雙雙超40%。
為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化肥農藥,就當前社會上的一些誤解和質疑,筆者向有關專家進行了求證。
為什么在糧食生產中要堅持使用化肥農藥?
“化肥是高效的營養物質,能為作物提供養分,改善作物和土壤營養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力?!敝袊こ淘涸菏?、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張福鎖強調,要正確認識化肥對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
“施用化肥以來,全國耕地從大面積養分匱缺轉變為養分富集?!睆埜fi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土壤基礎生產力每畝僅260公斤,而現在達到了每畝333公斤。
得益于化肥施用帶來的土壤生產力提升,我國糧食產量有了明顯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單產翻了兩番,其中化肥的貢獻約占一半。全國大量試驗證明,停止施用化肥,也不施用農家肥,3年內作物產量就會降低一半,甚至更多?!睆埜fi告訴筆者。
農藥的意義則主要在于通過防治病蟲害達到保護糧食生產的目的?!叭?、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各種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這些有害生物,藥物是主要手段之一?!?/FONT>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看來,盡管當今世界植物保護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選育防病蟲品種等非農藥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農藥依然是當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宋寶安擺出現實例證:2019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發生面積約10億畝次,防治面積達16億畝次,其中化學防治面積約占2/3,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措施約占1/3,這充分說明采用農藥防治仍然是主要的措施。
“人病了要用藥治療,同樣,莊稼有病蟲了,也需要使用農藥防蟲治病。”宋寶安生動總結道,我們的農業豐收離不開農藥,否則就會遭受病蟲災害,會減產減收,會餓肚子。
如何看待農業高質量發展與化肥農藥減量之間的關系?
“化肥用量要控制到合理的范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睆埜fi直言,我們不能盲目“減肥”,當前要把用量過高的降下來,用量合理的地方要保持,用量少的地方還要提高一些?!耙獪p少某些過量投入的養分,如氮磷鉀等大量營養元素,也要考慮增加有機肥還田,以及補充鈣鎂鋅等中微量營養元素?!?/FONT>
目前,張福鎖帶領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構建了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氮肥施用定額指標,其中,水稻的氮肥安全用量應該為7-12公斤/畝,小麥5-19公斤/畝,玉米8-19公斤/畝。
張福鎖補充道,控制化肥用量還應該以技術創新為前提,同時也要與其他栽培措施配合實現糧食增產?!拔覀兪嗄甑脑囼炞C明,控制化肥用量在合理水平,通過優良品種選擇、播種技術調控、土壤改良等措施,小麥、玉米、水稻可以增產18%-35%?!?/FONT>
針對農藥減量,宋寶安表示:“不能以犧牲作物產量和防治病蟲害效果為代價,而是要淘汰低效、高毒、高殘留品種,提升農藥利用率,并用高效、環境友好型綠色農藥和生物農藥新品種替代低效老舊品種,在此基礎上合理使用與科學防控?!?/FONT>
“推進農藥減施增效,發展高效、低殘留、生態友好的綠色農藥和生物農藥,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彼螌毎步榻B,近年來,我國加強了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綠色防控實施力度。2020年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升至41.5%,重點區域果菜茶綠色防控基本實現全覆蓋。
專家認為,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是綠色農業發展方向,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化肥農藥使用監管,要通過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科學施肥、科學用藥指導服務能力。
農業生產者要增強節肥節藥意識,對違規使用農藥、不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的行為,要加重處罰。只有多措并舉,才能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