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4-01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整治,目前沿江一公里范圍內落后化工產能已基本淘汰。
張波表示,長江是黃金水道,水運成本較低,因此在長江沿線布局了一批化工企業,運輸原料和產品相對方便,長江經濟帶成了我國重化工的產業基地,這一帶礦產資源也比較多,化工企業布局也比較多。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兩年來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把住準入關。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環保系統嚴把環評關,禁止在長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管住源頭。
二是推進現有的沿江化工企業實施搬改關。列入搬改關計劃的企業到去年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務,其中沿江一公里范圍內落后化工產能已經全部淘汰。
三是指導七個省份出臺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五個省份認定了146家化工園區,進一步規范化工園區的綜合評價,開發建設,規范其發展。
張波指出,盡管沿江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現在剩下的任務難度就比較大,可以說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部完成搬改關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張波表示,下一步要克服困難,繼續推進化工園區整治。對于重要河湖,各地要及早劃定生態緩沖帶,一旦劃定就要嚴格保護,不允許新的破壞生態的項目進入緩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