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湖北省應急管理廳 日期:2019-06-18
近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全省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從6月份起至年底,在全省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
全省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為持續確保全省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國70周年大慶。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要求和省安委會、省應急管理廳2019年工作安排,從6月份起至年底,在全省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危險化學品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治理、標本兼治,堅持防控風險、消除隱患、遏制事故,不斷提升危險化學品企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和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努力實現危險化學品風險可防可控、隱患立查立改,為建國70周年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創造優良的安全環境。
二、專項治理內容和措施
(一)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在役裝置安全設計診斷復核。8月底前,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在役裝置必須完成安全設計診斷復核及隱患整改。未經正規設計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應當由具備相應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診斷復核。診斷復核應當出具“診斷復核報告”,對在役裝置的符合性、安全性作出結論。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及時督促相關企業按照“隱患整改五落實”要求,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或逾期未完成診斷復核及隱患整改的,堅決予以停產整頓,確保生產安全。
(二)化工安全儀表系統評估和完善。12月底前,全省涉及“兩重點一重大”在役裝置或設施的化工企業和危險化學品儲存單位,要在評估現有安全儀表功能是否滿足風險降低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安全儀表系統管理方案和定期檢驗測試計劃,對于不滿足要求的,要制定相關維護方案和整改計劃,倒排工期,落實專人,按期完成。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嚴格安全條件審查。所有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新建化工裝置和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的安全儀表系統設計必須符合功能安全相關標準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其他新建化工裝置、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的安全儀表系統設計,應執行功能安全相關標準。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評估和完善工作委托省安全生產技術協會具體組織實施。
(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診斷分級。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診斷分級指南(試行)》(應急〔2018〕19號)標準和要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組織對轄區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診斷分級;為全面準確掌控風險,對醫藥化工企業、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由市級應急管理局組織開展評估;對涉及環氧化合物、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自身具有爆炸性化學品生產裝置的企業,由省應急管理廳組織開展評估診斷分級。要按照分級結果,進一步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分布“一張圖一張表”。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診斷分級實施動態管理,發生重大變更的,必須進行再評估診斷分級。對診斷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不同等級的,危險化學品企業要采取相應的防范管控措施,提高防控效能;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精準監管,重點加大對紅色、橙色等級危險化學品企業日常執法檢查頻次,依法嚴格處罰防控不到位的企業及相關責任人。
此項工作必須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將評估診斷分級結果同步在“一張圖一張表”系統上進行更新和完善。
(四)近三年危險化學品企業隱患整改“回頭看”。危險化學品企業要組織專班專人,對2017年以來,各級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部門和本企業組織開展的安全檢查記錄和文書逐一進行清理,并對照記錄和文書指出的隱患問題逐項逐條進行自查自改。8月底前,企業要編制自查報告報屬地應急管理部門。省應急管理廳組織重點縣對口幫扶、專家駐企檢查、異地執法檢查和突擊檢查、夜查等明查暗訪,通過媒體曝光,對各地、各企業“回頭看”和企業特殊作業、外包隊管理、全員“一責雙卡”落實、“三違”問題等進行抽查。各地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檢查,督促企業整改落實。對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整改不到位或未按照隱患整改“五落實”要求落實的,依法嚴格處罰、責令停產整改,并列入安全生產“黑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五)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分級。去年底以來,國家先后發布了《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8)、《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風險基準》(GB 36894-2018)、《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安全技術基本要求》(GB 18265-2019)和《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確定方法》(GB/T 37243-2019)四部標準,對全省在役危險化學品企業和正在進行安全條件審查的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1. 組織新標準宣貫培訓。省應急管理廳委托省化學品安全協會具體組織并邀請四部標準主要起草人進行集中培訓宣貫和課堂答疑,統一評估標準,統一分級尺度,堅決防止因對標準條文理解不一而導致的偏差,參加宣貫培訓并經考試合格的,頒發培訓證書,7月上旬完成。
2. 組織對標辨識評估。危險化學品企業應自行組織或委托第三方安全服務機構成立有1-2名注冊安全工程師(或安全評價師),并同時取得標準宣貫培訓證書的安全技術人員為主導的工作專班,開展相關評估工作;要對照標準,分別編制專題報告,7月15日前報送所在地應急管理部門核實認定。構成重大危險源企業應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監控監測體系,完善控制措施。構成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在2019年底前,其他重大危險源企業在2020年底前,要實現省、市、縣、園區在線實時監測監控。凡是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接入和其他安全措施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依法不得開展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活動;存在個人風險、社會風險不可接受區或存在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足的企業,應立即采取安全改進措施降低風險;仍不可接受的,應實施關閉、搬遷或轉產。
3. 組織分級確認檢查。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對企業對標評估報告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安全服務機構開展核實確認,填報《危險化學品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名單》(附件一)、《危險化學品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監測聯網情況明細表》(附件二),7月底前報省應急管理廳,同時更新重大危險源數據庫。要指導、監督企業對標評估和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改進措施降低風險,督促重大危險源企業認真落實《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應急管理部關于加快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安委辦〔2019〕11號),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全省在線監測監控全覆蓋。
(六)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重點查處和打擊醫藥化工企業、危險化學品使用企業應辦證而未辦證,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未經安全審查擅自開工建設或投入生產運行,或邊施工、邊設計、邊審查等行為;違法出租分包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利用各類閑置廠房、倉庫、廢棄廠房等非法生產經營危險化學品行為;企業或相關責任人“三違”行為;無證生產經營行為;違反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及時報送相關情況。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組織實施。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進一步細化治理內容,制定具體方案并于6月底前報送省應急管理廳。
(二)廣泛宣貫發動。各地要充分借助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重點加大對專項治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曝光專項治理工作不力、搞形式主義、走過場和違法違規行為的地區和企業,引導和鼓勵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積極舉報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營造良好治理氛圍。
(三)認真履行職責。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依法從嚴監管,真抓真管,動真碰硬。對檢查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違法違規行為不處罰、不作為或一罰了之、一關了之、不督促整改的,對相關監管執法人員按失職查處;導致事故發生的,依法查處。
(四)加強跟蹤督導。各地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研判分析和信息收集,定期梳理治理進度,及時發現和解決治理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穩步推進治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按照本方案明確的完成時限及時報送治理工作專項情況,遇到重大問題及時報告。
各地專項治理工作情況請于12月底前報送省應急管理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