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4-05-28
2014年中國農藥銷售百強企業榜單正式發布,2013年,受草甘膦價格上升的利好推動,多家主要的草甘膦原藥生產企業業績大增。當業內為“農藥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企業規模實力不斷增強”、“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前所未有的31家”沾沾自喜時,筆者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而是為中國農藥行業的發展感到十分擔憂。
中國農藥要在全球市場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靠原藥是行不通的,制劑才是一件利器。依靠代加工、掠奪式的原藥生產,永遠不可能把中國農藥做大做強,從而也永遠實現不了從農藥大國到農藥強國的中國夢。國外農化巨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制劑強,農藥才真正強!
中國制造的農藥原藥在全球農藥行業已經占有主導地位,然而原藥生產的弊端也彰顯無遺。農藥原藥生產的環境壓力大、資源消耗多,國內的可用資源已經不多,農藥原藥生產風光不再,若想保持長期發展,中國農藥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產能、整合中小企業,從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環節增強自身競爭力,積極開發制劑產品,加快制劑產業發展。在百強榜上,有幾家是農藥制劑加工企業?
中國制劑企業從去年開始就陷入了銷售小年,今年的春季形勢更是不容樂觀。而從目前已公布的世界領先農化公司2013年銷售額來看,整體繼續呈增長趨勢,有的甚至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農藥2.7萬噸,同比增長17.9%;進口金額2.21億美元,同比增加4.9%。進口量價齊增的局面顯示越來越多的國外產品進入中國。今年年初以來,以陶氏、巴斯夫為首的跨國公司加大了新產品在中國的上市速度,幾乎隔幾周就有一個新產品上市,其中不乏市場前景巨大的專利化合物。國內制劑加工企業面對“跨國公司發展勢頭太猛,大幅擠壓國內產品的市場份額”的嚴峻形勢束手無策。落后只能挨打,等待只能斃命。
一方面是農藥行業業績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是農藥制劑企業銷售持續受阻,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先正達、杜邦、陶氏、巴斯夫、拜耳、孟山都等國際農化巨頭無一不是靠農藥制劑馳騁全球市場。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未來農藥行業的發展方向,農藥企業最終爭奪的是終端市場,而終端需要的是制劑,中國農藥行業要想做大做強,發展制劑才是關鍵。中國農藥要叱咤市場風云,必須依靠農藥制劑突破重圍、異軍突起。
眾所周知,國內外制劑企業銷量差距逐漸擴大,中國農藥制劑在全球沒有品牌、沒有知識產權、沒有話語權,這就是差距!農藥制劑作為農藥市場的終端產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產業集約化程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v觀全球六大跨國公司穩步發展、把控全球農藥市場,并不是靠大噸位的原藥,而是靠做更好的制劑產品,搶占終端市場。
專家指出,制劑是農藥消費者所需產品的最終形式,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只有積極地發展制劑,才能讓中國農藥企業保持長期平穩地發展。制劑興,農藥興;制劑亡,農藥亡。
5月8日,由巴斯夫研發,聯合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殺菌劑新產品“健武”啟動增城區域上市會。3月25日,巴斯夫在廣州啟動了新產品“健達”的上市會,此前,拜耳也在北京推出全新一代殺菌劑“露娜森”。短短半年內兩大國際農化巨頭相繼上市了3個殺菌劑產品。據透露,先正達將推出含吡唑萘菌胺的新產品“綠妃”,杜邦也將推出新產品“增威”。外企推出農藥新品大有扎堆之勢。國內制劑企業何去何從?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當如何亮劍?專家強調,有差距不可怕,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國際農化巨頭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優勢,形成具有特色的拳頭產品,從而保證有穩定的市場;提升產品開發能力,特別是一些生產工藝有難度的品種,提高其精細程度;改變銷售中惡性競爭的混亂局面;在農藥推廣中應該有質的變化,汲取國外先進的服務經驗,以服務為主,銷售次之。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農藥制劑有劍出江湖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