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賈忠建、宋鵬杰 來源: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14-05-21
雙草醚屬于嘧啶苯甲酸類除草劑,又名雙嘧草醚,是高活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施藥后能很快被雜草的莖葉吸收,并傳導至整個植株,抑制植物分生組織生長,從而殺死雜草。可有效防除稻田稗草及其他禾本科雜草,兼治大多數闊葉雜草、一些莎草科雜草及對其它除草劑產生抗性的稗草。對大齡稗草和雙穗雀稗有特效,可殺死1-7葉期的稗草。雙草醚在我國近年來也是熱點品種,從2004年,日本住友首家在農業部登記,至今為止,原藥登記20家,制劑(單劑及復配制劑)42家。在我國中南部隨著水稻直播面積不斷擴大,雙草醚的應用也隨之拓展。由于雙草醚本身產品特性以及使用時各項綜合因素,在取得良好防效的同時,也有不良影響(藥害)時有產生,為了能正確引導、科學用藥,進一步延伸產品生命期,筆者結合市場實際、走訪調查,就雙草醚正確使用、合理使用提出如下看法或建議:
一、嚴格控制施用期和施用量
由于雙草醚的極高活性,必須嚴格控制施用期。雙草醚在水稻使用適期為水稻4-6葉期。無論粳稻還是秈稻品種一般都要控制在5葉期以后施用。在5葉期以后,水稻對雙草醚的降解能力顯著增強,安全性大大提高。水稻4葉前使用,由于苗小、苗弱,很容易產生藥害。100g/L雙草醚的推薦畝用量在20mL-30mL。由于雙草醚與二氯喹啉酸有復合抗性,某些地區實際應用量在30mL-40mL。但對于沒有使用過的地區,應遵循先試驗后推廣的原則,謹慎小心求證,施用量不宜過大(一般有效成分控制在5克/畝以下)。
二、雙草醚對不同水稻品種的選擇性存在差異,嚴格控制使用品種
雙草醚對不同的水稻品種存在選擇差異。雙草醚對水稻不同品種及不同葉期的安全性差異主要由植物體內重要代謝酶GST的代謝能力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表現為秈稻、雜交稻、粳稻、糯稻對雙草醚的敏感度依次遞增。品種安全性:秈稻>雜交稻>粳稻>糯稻。在應用中,無論秈稻、粳稻三葉期一心前使用都會有褪綠現象。三葉一心后使用,秈稻安全,而粳稻必須在五葉期以后使用。在田間苗弱、溫差驟變的、施用量偏高的情況下,施用3天會出現褪綠現象,一般在7-10天即可返青。在推廣指導中,糯稻不推薦使用,秈稻、雜交稻需要結合地區的種植品種調整合適的劑量及施用期。
三、嚴格掌握用藥量、兌水量,選好器具科學噴藥。
100克/升雙草醚在直播田使用,農業部登記:每667m2用20-30克。這是最佳用藥時期(稗草3-5葉)的用藥量,如果稗草的葉齡大就需適當增加用藥量,要根據具體稗草情況確定合理的用藥量(有效成分需控制在5克/畝以內)。噴藥兌水量要足,一般為30-45公斤,不得低于30公斤(防止藥液濃度過高,造成秧苗藥害)。在噴藥器具選擇上一般選擇手動噴霧器,切勿選擇機動彌霧機(也是防止藥液濃度過高,造成秧苗藥害)。噴藥時要做到噴霧均勻,不重噴(防止單位面積用藥量過高)、不漏噴(沒有噴到效果不好)。
四、注意溫度變化 嚴格把握天氣
雙草醚的適宜施用的溫度范圍在15度-45度之間。在適宜溫度區間內,雙草醚對雜草的防效隨溫度升高呈線性增加,安全性也越好。在溫度低于15度的情況下,雙草醚的防效表現不穩定。同時水稻生理代謝水平的降低,增加了藥害的發生概率。南方地區,尤其是在長江中下游稻區,早稻用藥時期氣溫變化較大,不建議使用,若使用(5月份)時,要注意氣溫變化,低于20度,切勿使用,否則很容易產生藥害。
雙草醚的自然降解也與溫度有關,隨著溫度的增加雙草醚的降解速率增加,半衰期縮短。溫度每升高10度,雙草醚的水解速率提高1.6倍。因此,雙草醚的貯存應避免高溫。高溫下施用雙草醚雖有利于藥效發揮,也可能會縮短其藥效期,降低防效,同時由于高溫(高于35度),水分蒸發快,也很容易產生藥害
五、嚴格遵循“先排水,后用藥,再復水”用藥原則,確保藥效發揮
在施藥前需排干田間積水,使雜草露出,保持田間濕潤。用藥后2天,復水,保持淺水層5天(水層不能淹沒心葉,以免產生藥害),后進行正常的田間水管理。試驗表明,先排水后復水對雙草醚的藥效發揮有很大的影響。另外,雙草醚在旱直播田的安全表現要好于水直播和移栽(機插秧)田,因此要注意田間水層深度,不要淹沒心葉,以免產生藥害。
六、注意環境pH,影響雙草醚的防效
隨著pH值的不斷減小,雙草醚的降解速率不斷增加。在實際應用中,磷酸二氫鉀、碳酸氫銨、尿素三種常用肥料,由于磷酸二氫鉀電離出H+,使雙草醚降解速率變大,而碳酸氫銨和尿素相反水溶呈堿性,藥效持效期變長。同時,不同的土壤,有機質含量pH的差異也影響著雙草醚的降解速率,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防效。
七、了解藥劑基本特性,切實解決非藥劑本身引發的田間問題
雙草醚對因品種、使用時期、天氣(溫度、降雨)原因;過早過量使用、重噴、彌霧機噴藥 等人為使用不當的原因造成的田間問題: 褪綠、黃化,植株矮縮,根系變短,受害嚴重時,死苗藥害癥狀,可以采用碧護、蕓薹素、赤霉素(920)、玉米素、吲哚乙酸等刺激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葉面肥、微肥均勻噴霧進行生長調節,減輕藥害恢復生長。秈稻、雜交稻黃化5-7天后,自然恢復,對產量無影響。
雙草醚對水稻ALS抑制作用規律:合理用量下,5葉期以后雙草醚對秈稻ALS基本無抑制。其對粳稻的ALS的抑制5天達到峰值,隨后逐漸減小,9天時基本無抑制。田間表現為,粳稻用藥3天開始有黃化褪綠現象,10天后開始恢復,返青。粳稻上這種短時的抑制對最終產量的形成沒有影響。對于首次使用雙草醚的地區應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八、輪換使用,復配使用,減少抗性產生,延長產品生命期
隨著除草劑使用時間的延長,雜草抗藥性問題將越來越突出。由于我國除草劑品種花費的時間長,因此一種除草劑長期連續使用,作用于同一靶標,加之農民在使用中對濃度和施用期掌握不準,極易造成雜草產生抗性,引起雜草群落的變化。輪換使用不同類型、不同方式、不同靶標除草劑,可以減少雙草醚抗性產生。稗草出芽前可以采用芽前除草劑進行有效封閉,減少雙草醚的使用;稗草芽后生長期可以與五氟磺草胺、莎稗磷、二氯喹啉酸等輪換或交替使用。進一步延長產品生命期。同時可以與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芐嘧磺隆、吡嘧磺隆等品種復配使用,既可以降低雙草醚使用劑量,提高雙草醚安全性,又可以擴大殺草譜,提高綜合防效。
總之,使用雙草醚,必須了解其產品特性,掌握苗情,注重天氣,選準時期,科學操作,輪換使用,達到科學使用,正確使用、合理使用目的,減少人為操作不當引發田間藥害,減緩雙草醚抗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