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4-02-20
繼上月中國農業部表示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農業轉基因研究與應用后,近日有關領域專家也表達了推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觀點。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黃大昉教授認為,面對糧食安全挑戰,中國應種植轉基因玉米。
去年11月-12月,因檢出含未經中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中國兩個月內共三次退運美國輸華玉米逾72萬噸。其中11月退運6萬噸、12月初退運12萬噸、截至12月19日中國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相繼退運12批合計54.5萬噸美國輸華玉米。
黃大昉曾任農業部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他預計玉米需求增長將超過國內供應,因此:“我覺得玉米是當前我們最急需發展的一個轉基因作物”。
黃大昉認為,中國進口玉米不可避免,但不能達到當前進口大豆的水平,目前中國約80%的大豆依靠進口。
今年1月下旬,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表示,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可能擴大玉米和大豆進口量以滿足需求。
陳錫文認為,今后的方針要努力保持小麥和大米比較高水平的自給。
根據以后的發展,也許玉米的進口也會適度增長。因此講到谷物基本自給是考慮到玉米因素,講口糧的絕對安全主要是講小麥和大米。
陳錫文透露,對轉基因育種產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基本態度是:
1、分子級的育種是全球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作為一個先進技術,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這方面不能落后。在科學研究上必須努力趕上世界的前沿。
2、轉基因育種能否上市銷售,提供給消費者,必須經過極其嚴格的審核,只有確保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的時候,才可以批準上市,否則任何人不能自己決定把它作為商品推出去。
3、一定要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銷售的轉基因必須標注含轉基因成分,買或不買由消費者自主決策。這是會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
最重要的是,要進行嚴格的安全評估和檢查,要讓消費者有足夠的知情權,這兩條長期不會改變。
陳錫文當時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轉基因農產品播種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主要是棉花使用的是轉基因棉花,真正推出的轉基因的食用農產品非常少,只有木瓜。
陳錫文在講話中還提到今后主要的改革方向:從單純的制定最低價格和實行糧食的臨時收儲轉向逐步實行目標價格。
華爾街日報當日報道認為,這暗示中國今年將取消棉花和大豆的收儲政策。